产品展厅 |
|
四节八边形吊臂,主臂全伸25.5m,单缸绳排伸缩系统,同吨位产品臂长最长,性能最高,达到10吨级产品性能;
起升具有单双泵自动切换功能,微动性好,同时效率高,覆盖竞争对手;伸缩、变幅速度采用大排量泵,效率高;
起重机智能臂架控制技术,吊装工况自动规划功能,提供最智能化的作业规划与作业安全保护,力限器系统,危险操作报警使得操作更安全,整机线束防水升级,成熟的配套体系,使得整机更可靠;
全新外观造型,全覆盖走台板,全人机工程设计,带来全新使用体验。
两桥通用底盘,东风和一汽两种配置,平头驾驶室,带卧铺功能,驾乘舒适性好。
行业首创合作开发专用型通用底盘,越野能力强,油耗低,35%强劲爬坡能力。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行驶更安全。
|
|
|
中国核电逐步走向成熟 |
本网发布日期:2010/8/30 |
高高耸立的吊车下,高高低低的脚手架上,身穿橙色反光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忙碌。
两年前还仅仅是一个大土坑的1号机组,如今其核岛建设已初具规模,直径约40米的钢制安全壳的底封头和第一环、第二环都已吊装就位,2台安注箱也已于8月1日正式就位于安全壳厂房——世界第三代核电AP1000首台机组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以AP1000世界首批工程建设为依托,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在中国正从图纸变成现实,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第三代核电建设的前列。”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表示。
第三代核电产业体系基本成型
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的4台AP1000机组是世界上首批建造,每向前走一步,都是一个里程碑。
目前,这4台机组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开工。作为亲历者,记者眼看着该工程从图纸一步步转化为工程实践。在此过程中,中国核电建设创造了多项新纪录:
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核电站核岛筏基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注技术;率先攻克了核岛钢制安全壳制造成套技术,解决了钢板整体模压一次成型及运输吊装等难题;率先掌握了模块化制造与建造技术,实现了土建和安装并行施工,模块化施工的理念变成现实……
“自开工以来,进展顺利,并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三门核电现场管理机构(SPMO)总经理、华裔美国人辛辉表示,身为华裔,他为此感到很骄傲。
与4台机组建设相同步,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AP1000技术转让及设备国产化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在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过程中,我国核电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关键领域的能力不断取得突破,第三代核电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说。
以AP1000主泵的生产为例,作为主要供应商之一的沈鼓集团不仅全面引进了主泵生产企业——美国柯蒂斯-怀特公司EMD主泵制造厂的全套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在各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EMD公司还派人到沈鼓,一个岗一个岗地现场指导和监督其生产。
“前阵子,在沈鼓螺栓及紧固件的制作车间,看到成品,连沈鼓集团的董事长苏永强乍看之下,都不敢相信是自己的工人做出来的,认为是EMD公司做的。”王炳华说。
不仅是沈鼓,中国一重、上海重工、哈电等一批相关制造企业的技术都在突飞猛进,同时,强化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力量也明显增强。
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缺乏自主核心软件的问题,今年5月,国家核电软件技术中心宣告成立。据该中心主任杨燕华介绍,预计将在5年内完成突破,比国际惯常的8年时长可缩短3年。
“中国将站在世界三代核电AP1000技术的最前沿。中国的制造商、生产商今后将可能支持世界上所有核电厂的建造。”中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联合项目管理机构(JPMO)的总经理、资深美国核电专家汉斯说。
只有CAP1400“破茧”,中国核电才能真正走出去
2013年8月,三门核电1号机组将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不过,这仅是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发展的第一步。
按照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三步走”的战略,三门及海阳依托项目4台机组的建成仅是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引进的标志。
在此基础上,首批内陆AP1000核电站建成将成为三代核电技术成功消化吸收的标志。
而在AP1000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示范工程的建设,才标志着三代核电技术成功再创新。
这些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AP1000内陆核电标准的初步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已完成,施工图设计预计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我国已在技术上具备了在内陆批量建设AP1000核电厂的条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介绍说。
郑明光同时也是CAP1400项目的总设计师,据他介绍,CAP1400的主要参数和概念设计已完成,初步设计已于今年7月全面启动,预计将于2013年开工建设,2017年12月底并网发电。“CAP1400不是AP1000的简单翻版和扩容,而是系统性的重新设计。”他说。
王炳华坦言,从当前已有核电及尚无核电两类国家的需求看,三代核电先进技术已成为其建设需求的主流要求。“中国核电要走出去,必须要靠重大专项CAP1400和CAP1700,中国人创造的过程一定要走得踏实,每一个环节都要具备走出去的能力。”
当前,世界核电复苏态势明显,已有60多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阿联酋等富油国也开始发展核电。世界新一轮核电发展加快了各国技术创新的步伐,美国、法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都在抢占核电技术的制高点,谋求持久的竞争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要成为世界核电强国,必须创造自主品牌的核电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否则,将永远受制于人。”王炳华说。
中国将引领新一轮核电发展潮
今年5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度过3周年生日。
成立伊始,国家核电是学生,美国西屋联队是老师。如今,学生的成长已经让老师感到惊讶。
“国家核电不是一般的学生,他成长得太快了。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是伙伴,但已经成了对手。”在最近与王炳华的一次会面中,西屋公司亚洲区总裁杰克·艾伦直言。
不过,对手之外,来自中国的核电队伍已成为西屋公司等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已开始具备与外方合作的能力。”据郑明光介绍,目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在美国西屋的员工,在进行技术转让学习的同时,也在与西屋的研发人员展开合作设计。
中国核电的快速发展也引来了世界核电界的目光。去年11月,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比尔·盖茨就率领美国泰拉能源公司来到了国家核电的总部。在907会议室里,盖茨一行从早上8时45分一直坐到了下午两点多,与国家核电探讨泰拉能源公司研发的“行波堆”技术及其后续合作开发计划。“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伙伴。”王炳华说。
此后,国家核电和泰拉能源公司签署了技术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着手开展新一代核电技术合作。此外,国家核电已与西屋公司建立起高层定期协商机制;与绍尔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致力于世界核电和能源市场的拓展;与韩国电力公社、斗山重工、比利时哈蒙公司等就相关领域合作签署协议。
在王炳华看来,在西屋推广其AP1000技术的过程中,千瓦造价成本过高是阻碍其推广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项目设计、工程管理、设备提供等方面,选择中国相关企业为合作伙伴,相比于选择美日等企业,每千瓦造价的成本可以降低约30%。
“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核电的最好时期。”王炳华说。
广阔的市场空间、日益壮大的自主化研发力量、水平不断提高的制造业,都是中国的优势所在。更为关键的是,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的中国核电拥有充足的、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目前,国核有近100名员工在美国与西屋公司联合设计,中国员工平均年龄28岁,而西屋的平均年龄58岁。”王炳华说。
“中国将引领新一轮核电发展的潮流。”他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