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协会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产品展厅
   四节八边形吊臂,主臂全伸25.5m,单缸绳排伸缩系统,同吨位产品臂长最长,性能最高,达到10吨级产品性能;
   起升具有单双泵自动切换功能,微动性好,同时效率高,覆盖竞争对手;伸缩、变幅速度采用大排量泵,效率高;
   起重机智能臂架控制技术,吊装工况自动规划功能,提供最智能化的作业规划与作业安全保护,力限器系统,危险操作报警使得操作更安全,整机线束防水升级,成熟的配套体系,使得整机更可靠;
   全新外观造型,全覆盖走台板,全人机工程设计,带来全新使用体验。
   两桥通用底盘,东风和一汽两种配置,平头驾驶室,带卧铺功能,驾乘舒适性好。
   行业首创合作开发专用型通用底盘,越野能力强,油耗低,35%强劲爬坡能力。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行驶更安全。
技术天地
>> 买叉车你需要关注什么?
>> 细说工程机械维修保养常见十四种错误习惯
>> 大型塔式起重机安全拆、装经验
>> 起重机械四大常见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浅析
>> 起重机电气安全保护系统十大要求概述
>> 汽车式起重机倾翻事故原因分析
>> 塔类设备机械化整体偏吊工法
>> 起重机三大构件常见问题
焦点人物
行业资讯
>> 华阳集团新能源蓄能新材料新添产业平台
>> 宁夏电网新能源装机2573万千瓦
>> 海南省首个“光储充检修”一体化充电站在...
>> 正进行太阳能招标活动 电力足以涵盖5500座...
>> Jaso悬臂塔式起重机参与建造澳大利亚堪培...
>> 上海2700亿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
>> 亚洲开发银行为孟加拉国追加提供2亿美元优...
政策利好不断释放 氢能产业走向风口期

 本网发布日期:2021/1/4

 
    原标题:氢能产业走向风口期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支持能源各环节各场景储能应用,着力推进储能与可再生能源互补发展。

    近年来,得益于制氢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进步,氢能产业正在走向“风口期”。专家表示,为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发展氢能是能源革命的一个重要方向,氢能未来将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建筑供热等领域。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荣认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安全对氢能产生了更强需求,氢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一把钥匙。此外,氢能技术和产业目前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明胜表示,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分布不均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受限,而氢能作为“破解之道”被普遍看好。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看来,电解水制氢技术是近、中期内实现可再生能源向化学能源产业化转化的一条最有效途径,可以适用于光伏和风电、水电等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

    氢能发展的政策性利好正在释放。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有氢能相关的政策或产业布局,部分区域的基础设施网络已初具雏形。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建成超过60座加氢站,预计到2030年,我国加氢站总量将超过100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

    虽然氢能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但产业要实现突破仍需时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表示,我国氢能产业多个环节仍有“卡脖子”问题,亟需自主技术突破。

    目前,国家级氢能顶层规划尚未正式发布,行业大方向和节奏尚未完全统一。行业规范未建立,行业发展仍然处在无序状态。同时,技术积累不够,产业链也没有完全形成。李连荣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氢能行业的主要任务在于形成自主研发体系和自主品牌,以自主技术为基础支撑产业发展;打通自主产业链,行业进入有序状态,实现氢能产业的完整、高效,推动我国氢能经济快速形成规模。

    对于氢能产业未来发展任务,浙江省宁波市能源局副局长王力平建议,首先,要明确氢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定位;其次,应建立氢能产业领导及协调机制,确定氢能产业相关部门分工。同时,还要建立氢能全产业链清单,适时发布自主核心技术及产业化突破成果。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产业分会会长魏锁表示,当前,要解决我国氢能产业存在力量分散、科技研发力量不足、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重复低效投资等问题,需要政策引导和产、学、研、用各环节有效协同,科技攻关创新和示范推广应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以及有规模的市场拉动。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大型机械装备协作网
京ICP备:05086555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线阁路甲39号院内 邮 编:100053 联系电话:010-83584399
网络技术支持:北京中电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3413203/53583881
网站浏览量: 5312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