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协会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产品展厅
   四节八边形吊臂,主臂全伸25.5m,单缸绳排伸缩系统,同吨位产品臂长最长,性能最高,达到10吨级产品性能;
   起升具有单双泵自动切换功能,微动性好,同时效率高,覆盖竞争对手;伸缩、变幅速度采用大排量泵,效率高;
   起重机智能臂架控制技术,吊装工况自动规划功能,提供最智能化的作业规划与作业安全保护,力限器系统,危险操作报警使得操作更安全,整机线束防水升级,成熟的配套体系,使得整机更可靠;
   全新外观造型,全覆盖走台板,全人机工程设计,带来全新使用体验。
   两桥通用底盘,东风和一汽两种配置,平头驾驶室,带卧铺功能,驾乘舒适性好。
   行业首创合作开发专用型通用底盘,越野能力强,油耗低,35%强劲爬坡能力。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行驶更安全。
技术天地
>> 买叉车你需要关注什么?
>> 细说工程机械维修保养常见十四种错误习惯
>> 大型塔式起重机安全拆、装经验
>> 起重机械四大常见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浅析
>> 起重机电气安全保护系统十大要求概述
>> 汽车式起重机倾翻事故原因分析
>> 塔类设备机械化整体偏吊工法
>> 起重机三大构件常见问题
焦点人物
行业资讯
>> 华阳集团新能源蓄能新材料新添产业平台
>> 宁夏电网新能源装机2573万千瓦
>> 海南省首个“光储充检修”一体化充电站在...
>> 正进行太阳能招标活动 电力足以涵盖5500座...
>> Jaso悬臂塔式起重机参与建造澳大利亚堪培...
>> 上海2700亿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
>> 亚洲开发银行为孟加拉国追加提供2亿美元优...
徐工集团:“智能制造”领跑行业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本网发布日期:2015/11/9
  导语:“徐工集团将持续加大原始创新投入,加紧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全力推进工程机械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装备制造强国中国梦。”这是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对徐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寄予的厚望,也是徐工技术体系肩负的重任。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凸显了徐工集团在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平台建设和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高度认可,为徐工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迈向世界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一、因势而谋

  瞄准国家发展战略,抢滩行业“智”造阵地

  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工“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契合“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瞄准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抢滩行业制高地。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现工程机械等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与关键零部件自主设计制造,重点突破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

  2.“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攻克共性技术,强化制造基础,促进工程机械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推动智能工程机械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3.“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以交通、能源、石化等基础设施为建设重点。工程地域跨度大,施工环境恶劣,作业工况复杂,工程难度高,迫切需求大量智能化的高端工程机械。

  4.行业趋势:国际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向智能化发展的阶段,表现为工程机械绿色化设计、作业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化等4大技术趋势。

  二、蓄势待发

  积蓄研发实力,驱动创新引擎

  徐工集团始终倾力于技术领域的创新,通过多年的开拓和创新,积累了雄厚的研发实力,为进一步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提供有力保障。

  1.技术创新殊荣:溯源于抗战烽火年代的徐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一直以来,徐工集团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注重技术创新这一核心竞争能力的持续提升,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先后获得“全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示范标杆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江苏省创新创业基地等多项殊荣,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持续保持行业排名第一位。

  2.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建立欧洲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南京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等辐射国内外的多个地区和国家的研发体系,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尤其在大型起重机械关键技术、液压挖掘机关键技术、智能化路面施工机械制造及施工技术、大型工程机械自主创新的科技体系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3.高端实验室建设:2008年,江苏省科技厅批准徐工集团建设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以此为基础,整合优势资源建成了以基础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为核心的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总投资3.4亿元,面积2.85万平方米,包含智能控制、液压、传动、结构、油品、材料、整机及施工技术等8个实验室及1个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具备大型实验设备及仪器130余台套,其中引进国外先进重大实验设备20余台套。2015年1月,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6大领域146个检测项目获得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认。

  4.科研成果斐然:近年来,在高端工程机械领域屡次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研制出全球最大1600吨全地面起重机和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国内首台400吨级大型矿用挖掘机、国内最大吨位12吨装载机、ET110越野挖掘机(蜘蛛侠)、大型成套筑路机械等100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实验室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1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共发表论文59篇,其中被SCI和EI共收录23篇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6项。

  5.领军人才队伍:实验室始终倾力于队伍建设。现有全职研究人员145人,其中研究员级高工28人,高工29人,32人具有博士学位,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比例为39.3%,硕士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为86.2%;研究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跨世纪人才培养333工程等高级技术专家人才52人,院士工作站受聘院士3人。

  6.开放交流平台:实验室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铁隧道等60余所高校及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其中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编撰出版七种语言“工程机械双向词典”;主办“第六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会议”;组织90多人次赴国外进修,国外科研机构60多人次来访。近3年院士工作站先后聘请郭孔辉院士、徐滨士院士、任露泉院士进入工作站;同时与林尚昆院士、闻邦椿院士、冯纯伯院士等多位行业专家前来进行技术交流并开展项目合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14名博士后签订进站协议,已结题9项课题研究。

  三、应势而动

  突破四大高端技术,构建三大运营机制

  四大高端技术

  徐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聚焦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领域,开展全生命周期设计技术、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技术、重载运动智能控制技术、绿色化与智能服务技术等4大前沿技术领域研究。

  1.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是工程机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实验室将从设计、制造、焊接、检测等多个维度分析国内外关键零部件差距及影响因素,开展工程机械零部件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进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主要攻克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技术、检测技术、质量控制等核心技术,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提升自主研发关键零部件性能,解决关键零部件空心化问题,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设计及智能化制造,并向装备制造业其他领域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基础零部件性能。申请获得专利不少于10项,发表论文不少于45篇,编制标准不少于2项。

  2.整机全生命周期设计技术:全生命周期技术产品的设计、加工、装配、使用、管理、再制造等各个环节,是工程机械在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实验室将在设计过程中导入绿色因子,建立绿色研发设计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基于产品信息模型和装配资源模型,进行产品的虚拟装配工艺设计,获得可行且较优的装配工艺方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分析、传递产品的追溯信息,整合系统资源,建立产品全部闭环信息全生命周期知识库,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监控及跟踪,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使工程机械的产品设计、制造、实验、用户使用、回收再利用形成一个闭环的整体,实现资源和产品的循环使用。为装备制造的其他行业提供工程示范。申请获得专利不少于10项,发表论文不少于30篇。

  3.重载运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主流技术方向。实验室进行重载运动智能控制技术研究,解决单机集成化操作智能控制、远程故障诊断、网络机群集成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等技术难题,发展若干工程机械重载运动智能控制技术,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可以实现人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提高产品的操控性、多机协同作业效率与精准度。申请获得专利10项,发表论文不少于45篇,编制标准不少于3项。

  4.绿色化与智能服务技术:工程机械绿色化与智能化服务是行业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绿色、节能、环保是工程机械产品进入市场和被用户接受的基本要素,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实验室将结合工程机械实际工况,开展深入研究,在绿色化和智能服务技术领域的突破,攻克面向环境友好型作业机构优化方法、绿色施工工艺及再制造等核心技术,引领工程机械绿色化发展,建立工程机械再制造体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规范智能服务体系,促进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行业转型。真正实现工程机械行业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和智能服务,为装备制造的其他行业提供工程示范。申请获得专利不少于10项,发表论文不少于30篇。

  三大运营机制

  作为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领域惟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紧紧抓住国家重大需求,走在学术研究最新前沿,从组织管理机制、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开放合作共享机制三大方面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

  1.组织管理机制:实验室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和徐工集团主管领导组成管理委员会,实行依托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实验室CNAS认可准则,进行制度化管理。

  2.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实验室通过现有队伍的整合和培养,结合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建设一支专业门类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科技创新队伍。以“五金工程”、出国留学访问、海外机构工作、高效联合培养、承担高水平项目等多种形式对实验室人才进行综合性培养。

  3.开放合作共享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在该领域的公共开放平台,做好“开放共享”工作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注重开展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面向行业开放服务,增强技术辐射能力,带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实验室将建成开放式科研实体,提供对外检测业务、最新科技情报、技术服务平台、研究成果转让;加强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相关领域优秀科研人才到实验室开展交流和研究工作。

  结语:

  徐工集团获批“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志着徐工集团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实现了战略性突破。后续,实验室将致力于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难题的研究与突破,形成高端工程机械原创技术的国际性领先优势,引领和带动工程机械行业技术进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大型机械装备协作网
京ICP备:05086555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线阁路甲39号院内 邮 编:100053 联系电话:010-83584399
网络技术支持:北京中电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3413203/53583881
网站浏览量: 5313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