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能源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能源的缺口(这里指的是节能优先的情况下)就应该用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扩大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的应用来弥补。
我们现在就可以分析一下可再生能源是否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首先,是成本问题,如果考虑到化石能源的环境代价,风电已具备竞争力,太阳光伏发电从战略性产业和未来的前景角度看,也已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从产业基础和产能看,目前,我国具备每年3000万千瓦风电机组和2000万千瓦光伏电池的生产能力。如果能够保证这些已有的产能释放,到2015年,风电装机可以新增1亿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7亿千瓦,太阳光伏发电可以达到7000万千瓦,可以替代煤炭1.5亿吨标准煤。
如果加上新增水电、生物质能发电、核电和天然气,在不新增煤炭消费量的情况下,可以满足经济的稳定增长;到2020年,可以实现风电装机3亿千瓦、太阳光伏发电装机2亿千瓦,大约可以替代3亿吨标准煤。
针对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人们还有一个顾虑——我们的电网能否支撑3亿千瓦的风电装机和2亿千瓦的太阳光伏发电装机。根据2012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截至201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45亿千瓦,其中火电8.2亿千瓦(煤电7.6亿千瓦)。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965小时,同比降低340小时。
根据我国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状况,陆地风电年平均利用小时可以达到2200小时,太阳光伏发电可以达到1300小时(资源好的地区,例如青海、西藏,可以达到1800小时以上),如果8.2亿千瓦火电装机的年运行小时数降到3000小时(技术上是经济可行的,国外煤电装机可以压到2000小时,美国燃气机组2010年年平均运行1800小时)。要用火电机组来弥补风电的间歇性缺点,切实贯彻可再生能源法,保证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而且大型火电机组都与主干电网相连,那么,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就可以支撑8亿千瓦的风电。
实际上,已有的火电装机和居高不下的年运行小时数,在现阶段是对风电和太阳光伏发电发展的最大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的平衡就更不成问题了。另外,在电网的强势区域,仅内蒙古、东北三省和京津塘电网覆盖区域,风电资源的装机潜力就可以达到15亿千瓦。在德国,2011年,全国电力装机1.7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光伏发电装机合计6000万千瓦,已占总装机量的30%以上。
所以,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一件好事为什么推展不开,我们就要探究一下自身的原因。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促进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但需要电力体制的变革。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要看准大方向、讲究战略,同时还要讲科学发展观,算国家、社会的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