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在天津闭幕的第九届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记者从业内人士和参展商处获悉,随着原材料市场趋于稳定,装备制造全行业呈现出回暖趋势。但高端技术缺失已成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最大障碍。
人力成本持续攀升
第九届中国(天津)制博会堪称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据主办方介绍,仅开幕首日就达成意向订单1300多台,意向交易额1.6亿元,博览会上透露出浓浓的行业回暖气息。
“这次参展我们带来了多款金属切割机床,在巴西、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打开了很好的销路。”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舟说,随着国际制造业市场行情转好,公司在主攻国内市场的同时有10%产品出口海外,寻求商机。
武汉华俄激光工程有限公司华北销售经理李又生也表示,虽然去年整体经济形式依旧不明朗,但公司销量比往年同期开始有大幅增长,幅度高达50%以上。
“装备制造业的"春天"快回来了。”多位参展商透露,去年下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一改前几年低迷行情,原材料价格相对平稳,国内外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而增长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
在行业市场看好同时,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依旧是不少商家最烦恼的事。天津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经理徐贵奇告诉记者,现在一线普通工人月薪至少在三四千元,有一定技术的工人收入堪比北上广白领。“我有朋友本来在广东开制衣厂,现在已经把工厂迁往柬埔寨、马来西亚了,柬埔寨工人每月工资只有450元。”
陈舟认为,从原材料成本上涨,到财务成本上涨,再到如今的人力成本上涨,装备制造业发展必然将向着机械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节省人力成本,但这也正是当下国内企业最大的软肋。
低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全行业中低端产能要占到一半以上。”展会上,中山市八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任道冠指出,由于行业没有设置足够高的门槛,低水平重复产能仍占很大比例,恶性价格竞争依然激烈。
一些参展商指出,中低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市场需求近几年呈现明显过剩的趋势,供大于求,出口较往年有30%至40%下降,但高端制造业前景始终向好。
顺应国家政策趋势,加速低端产能淘汰,下力气研发高端产品本是理所当然,但企业操作起来却往往遭遇另一种困境。
天津烁宝焊研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械自动化展台前聚满了咨询的观众。项目经理董剑锋看好该商品的市场前景,“人力成本越来越贵,自动化肯定会降低成本。”但他不无担心地说,这些高端产品均依赖进口,本土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凤毛麟角。
颖元科技有限公司电控经理彭文凯把机床最核心的部件称之为“心脏”。他指着身边最高端的两台设备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外层国内已经具备了生产实力,但“心脏”仍旧只能从德国和日本进口。
日资在华企业南央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区域经理董中龙也有同样的感觉:“高端产品是销售不错,但核心技术几乎都是国外的。如不能改变现状,产业的繁荣跟国内企业关系不大。”
亟待塑造核心竞争力
记者从展会上可以感受到,不少参展商对于研发高端产品跃跃欲试,但受制于技术瓶颈,往往又不得不陷入将市场拱手相让的尴尬境地。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就表示,先进技术靠引进、高端产品靠进口依然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严酷现实。其中,高档数控机床90%进口,数控系统95%进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也认为,当前亟待国家采取一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升上来。
“加快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是当前首要面临的。”一些行业专家建议,国内企业应尽快抢占行业制高点,加速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效发挥资本在装备制造业市场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安徽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建议,当下亟须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革新,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对于有实质性产学研结合的联盟,给予科研经费补贴,推动企业加强横向技术联合,提高行业关键技术研发能力。特别是加强装备制造业优化整合,企业间要形成优势互补、互为支撑的合力,加快各类装备制造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步伐。
“如果核心技术在外国手里,交易价格等等都会受制于人。”彭文凯也认同行业联合的做法。他期望改变各个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企业自发联合形成技术创新合作联盟。同时,国家在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能够给装备制造行业多提供一些支持,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