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中国生产的工程机械已经占全球工程机械总产量的一半,但一些高端装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产品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那么,“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究竟意味着怎样的品质?“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如何?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如何摆脱大而不强的现状?
现状:大而不强
中国工程机械生产企业已经喊了多年“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的口号,可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其症结何在?
对此,中联重科副总裁陈晓非表示,“中国制造”的机械产品近些年能够销往海外,已经说明了中国机械产品的质量受到了世界的认可。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工程机械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已跃居世界首位,预计2012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量和销售额增长率将在30%以上,出口额有望达85亿美元~90亿美元。
2009年9月28日,中联重科正式与意大利CIFA公司签订了并购合同。现在回头看,很多比CIFA更强大的欧洲公司都因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倒闭了。尽管海外并购过程中有风险,但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此外,通过与外国公司进行合作,中国公司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表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中央出台了很多与工程机械行业相关的“十二五”规划,如果这些规划能够落实,将推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结构升级。此外,目前,发展不好的工程机械企业主要是因为液压系统和发动机的问题,因为这些零部件需要企业在精密铸造和机械加工方面都有很强的能力。当然,这也与国家基础工业的整体水平相关联。一个液压阀包括400多个零件,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国内就能组装好,但我们只能靠进口。目前,国家号召发展“三基产业”(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如果上述政策能够落实,我国基础工业就能迈上一个新台阶,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与国外发达国家产品的之间差距就会越来越小。
探因:症结何在
“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产品要转型成“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工程机械产品,必须走海外并购之路吗?
陈晓非表示,工程机械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单从并购的角度看,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都以失败告终,成功的案例很少。并购双方必须能互相认同彼此的文化、企业管理理念。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必须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也必须直面在此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早日学会解决之道。
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原副主任董必钦认为,过去,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式存在问题。当时,为了保证整体机械的可靠性,采用了国际采购的办法,使得一些关键配套件研发力量不足。国产化是一个目标,但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我们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不受制于人,国家需要的装备我们能设计、制造出来。
对此,苏子孟表示,未来,中国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量不会减小。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中西部加速发展,这些都对工程机械行业而言都是良好的发展机遇。
转型:寻求国际化发展
近期,三一重工等企业开始频频在海外进行并购,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发展,已呈现出哪些新趋势和特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没有可能出现与卡特彼勒类似的高利润跨国公司?工程机械领域的“中国制造”产品未来能否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对此,苏子孟表示,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海外的并购刚开始,对中国企业来说,走向国际,实现全球化发展是必然选择。目前的海外并购都是横向进行的,并集中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要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展,实现强强联合之后,再考虑跨行业、跨领域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