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一下,不要说入世前,就是2005年的50强排名中只有徐工、中联、三一、柳工、临工、龙工、厦工等7家企业,而且排在10名以外。这足以说明中国工程机械正在崛起壮大,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抬高。更令国人期待的是,徐工、中联、三一这第一梯队已经把下一个排名目标均锁定在前5位,积极向前推进。而实现推进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在国际化战略上大做文章,提高出口额占营收的比重和国际化指数。
政策东风劲吹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个国家的国内外贸易都是受国家各种政策主导和调控的,绝对自由的市场经济几乎不存在。入世以来,中国政府在鼓励企业自营出口和“走出去”制定相关政策方面一直抱着积极和坚定的态度。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领域对外投资合作得到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促进对外投资合作的政策措施。包括:综合运用出口退税等手段,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大型成套、高附加值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为有实力、有订单的企业在接单、履约、售后服务及安全收汇等全过程提供服务;为出口基地、科贸创新基地等开展技术研发、试验检测、产品认证、信息服务、培训等平台建设提供支持;支持企业到新兴市场参展办展,进行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支持企业发展境外营销网络,开办售后服务网点;缓解中小企业出口融资难问题,引导融资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实行了出口信用保险额,推动大型成套设备“走出去”等等。
其实,国际化战略实施不仅表现在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在国家层面的外交力量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不仅在制定刺激进出口政策方面支持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而且在一些具体的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实务操作中,政府也“身体力行”地从中起到了关键性的铺垫作用,中国工程机械部分海外出口大单和投资合作中就包含有政府的功劳。所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一定要重视政府的协调作用,有人将其形象地概括为一句话:“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统计数字显示,反倾销胜诉的浙江诺力已连续九年产销量名列国内同行业第一,其中 2003年至2010年液压搬运车产销量连续八年名列世界同行业之首。更重要的是手动液压搬运车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欧盟市场65%的份额和全球市场35%的份额。以诺力为代表的中国仓储机械的成长和崛起,正逐渐改变着欧美发达国家占据高端产品的地位。
正在向“千亿元、国际化、世界级”目标全速前进的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已将企业“十二五”目标定调:“力争明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3强。”他提出,国际化战略将是达成目标的重要引擎,未来将加速加强在海外市场的深耕布局。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从行业的整体趋势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必须走出去。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只有“走出去”才能突破瓶颈,才能在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的前提下完成国际化转型。现在,中联重科的世界级企业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实现销售额过千亿元,进入全球前5位,而且,50%以上的产品和销售均是非中国市场的。中联重科不但要做世界级企业,而要做“含金量”很高的世界级企业。
“2012年三一集团销售要突破1000亿元,其中海外市场将占30%的比重。”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三一的国际化战略途径是:首先产品走出去,提高品牌和国际市场上的快速反应能力;其次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进行投资设厂;第三资本走出去,通过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去整合国际范围的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