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对一座十多层的电力调度大楼,施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施工。当尘埃落定,在这片哈尔滨城市中最具欧陆文化特色的街区之一博物馆街区,中西文明愈加相映生辉。这是一次历史的回归,也是哈尔滨百年中西文明兼收并蓄、相映生辉的新进程。而工程机械在这一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亲自操刀实施“外科手术”式施工。
哈尔滨市博物馆街区始建于1899年,它是哈尔滨市按照严谨规划进行城市建设的最早街区,同时又是城市早期的商业文化中心、早期城市南北东西轴线的交点,也是百年城市建设的精华街区;在这里有六条街道,以放射状、呈“木”字交会于哈尔滨市的制高点;街区内现存11栋保护建筑。博物馆街区的这些优秀建筑及其所构成的整体城市空间环境,将哈尔滨市“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城市个性特征,演绎到实至名归;博物馆街区是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座城市宝贵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恢复、保护和弘扬博物馆街区,中西文明珠联璧合的整体风貌,是提升哈尔滨城市形象的点睛之笔。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在争论了二十几年、利益博弈十几年之后,拆除与博物馆街区周边城市环境和功能不协调的省电力调度大厦被提上日程。为此哈尔滨市付出高达几亿元的金钱代价,还付出了时间和城市形象长期受损、无法以金钱计算的代价。
为保障拆除施工万无一失。实施拆除工作之前,哈市征收办等部门便制定了稳妥的拆除方案。考虑到省电力大厦位于哈尔滨的繁华商业中心,周边建筑物密集,为了不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决定实行工程机械“外科手术”式拆除与人工拆除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同时给距省电力大厦不到10米的原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制定了穿“铠甲”,戴“头盔”的保护方案。
经过精心安排的施工,电力大厦安全拆除。其周边的建筑,尤其是原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这座建于1919年,巴洛克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未受到拆除施工的任何损害。
原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建筑面积虽然不大,但造型优美典雅。这栋楼最精美的部分当属楼顶,三楼突出阳台的柱头上有两尊半身四面裸体雕像,铸铁的围栏柱头尖上还有类似于天线的装饰物,是整个建筑的神来之笔。很可惜这些装饰在“文革”中被破坏了,只剩下了光秃秃的屋顶,原有的韵味已残缺不在。附属于这栋楼的围栏也很有特色。用水泥浇注的栏杆,采用典型的新艺术运动风格,装饰的花卉植物造型形态自由简洁、舒展,极具艺术表现力,特别是对称的花饰及儿童头像浮雕,形态活泼可爱,不愧为建筑中之精品,是哈尔滨惟一被列为二类保护建筑的围栏,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整个哈尔滨博物馆街区,最不幸的是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圣-尼古拉教堂毁于文革中。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哈尔滨人已倍加珍惜自己的历史,尤其是中西文明相映成辉的历史。用工程机械施行“外科手术”式施工,来拆除一座十多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垃圾,而目的是为了保护另一座历史文化建筑。这足见一个城市对文明的追求。在施工工地,看到工地上摆放的、从挖掘机拆卸下的、用于“外科手术”式施工的挖掘机配套件,更期待工程机械行业能为工程施工,设计生产出更多的可用于精细施工、“外科手术"式施工、机械加工式施工等需求的,先进工程机械设备。
原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穿上“铠甲
用于“外科手术”式施工的工程机械及配套件
电力大厦拆除工地工程机械正在协同施工
电力大厦拆除工地
尘埃落定见“庐山真面目